不动声色的解释
形容在处理事情或面对复杂局面时,表情和态度不露声色,保持冷静和沉着。
出处
1.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2.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回:“他却不动声色,仍然照旧做事。”寓意
强调在复杂或压力环境下保持冷静和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列子
1.
在紧张的比赛中,他始终不动声色,表现得非常冷静。2.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她不动声色地应对,赢得了大家的尊重。3.
在谈判桌上,他不动声色地处理每一个细节,最终达成协议。4.
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依然不动声色,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5.
在朋友的玩笑中,他不动声色地接受,表现出极大的宽容。6.
他也~,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不动声色的翻译
德语
ohne eine Gefühlsregung zu zeigen
日语
動じない
法语
sans montrer d'émotion
英语
without showing any emotion
不动声色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òng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7:做;操作;劳作。
8:动不动,常常。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sè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7: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8: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9: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10:风景;景观。
11:天色。
12:生气;变脸。
13:惊惧。
shǎi

不动声色,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dòng shēng sè)。abcd式组合,不动声色意思是:形容在处理事情或面对复杂局面时,表情和态度不露声色,保持冷静和沉着。 强调在复杂或压力环境下保持冷静和自控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