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形于色的解释
形容喜悦之情表现在脸上,无法掩饰的高兴样子。
出处
1.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2.
《礼记·檀弓下》:'喜形於色,哀发於声。'寓意
表达无法掩饰的喜悦之情,强调情感的外在表现。
列子
1.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喜形于色,高兴得不得了。2.
朋友们看到他喜形于色的样子,就知道他一定是得到了好消息。3.
比赛获胜后,全队成员都喜形于色,庆祝胜利。4.
她喜形于色地告诉大家,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5.
孩子们在游乐园玩得开心,个个喜形于色。6.
章奇先生~了。 ★蒋光慈《短裤党》二喜形于色的翻译
德语
strahlend vor Freude
日语
喜色満面
法语
rayonnant de joie
英语
beaming with joy
喜形于色的字意分解
xǐ
1:(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2: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3:容易。
4:喜爱;爱好。
5:妇女怀孕。
6:喜事。
7:痘疹 。旧俗孩子出痘时,常因惧得天花而讳言之,又以痘既发出便可平安,故用“喜”字代指,以求吉利。
8:姓。
xíng
1:同本义。
2:形体,实体。
3:容色,容貌。
4: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5:情势,形势。
6:模型。
7:画图形。
8: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9:比较,对照。
10:描绘。
11: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sè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7: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8: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9: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10:风景;景观。
11:天色。
12:生气;变脸。
13:惊惧。
shǎi

喜形于色,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ǐ xíng yú sè)。abcd式组合,喜形于色意思是:形容喜悦之情表现在脸上,无法掩饰的高兴样子。 表达无法掩饰的喜悦之情,强调情感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