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文之士的解释
形容那些擅长文辞修饰、语言华丽的人。
出处
1.
《汉书·楚元王传赞》:“自孔子后,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杨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2.
出自《汉书·艺文志》,原句为“缀文之士,依托为言”。寓意
强调对语言和文辞的精雕细琢,赞美文学创作的技艺。
列子
1.
他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出色,被称为缀文之士。2.
她的文章总是文采飞扬,真是名副其实的缀文之士。3.
作为班上的缀文之士,他常常帮助同学修改作文。4.
在文学社团里,他以缀文之士的身份备受推崇。5.
她的诗歌语言优美动人,俨然是一位缀文之士。6.
~,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 ★晋·陶渊明《闲情赋》缀文之士的翻译
德语
Meister der literarischen Verschönerung
日语
文飾の達人
法语
maître de l'embellissement littéraire
英语
master of literary embellishment
缀文之士的字意分解
zhuì
1:同本义。
2:著作。组织文字以成篇章。
3:装饰。
4:连结。
5:物件边缘的装饰。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缀文之士,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uì wén zhī shì)。abac式组合,缀文之士意思是:形容那些擅长文辞修饰、语言华丽的人。 强调对语言和文辞的精雕细琢,赞美文学创作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