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风流的解释
形容文章辞藻华丽,文风潇洒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和艺术魅力。
出处
1.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2.
出自清代梁章钜《退庵随笔·文采风流》,用来赞誉文人的才华横溢。寓意
强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欣赏,鼓励人们在写作中注重美感和流畅性。
列子
1.
他的散文集文采风流,深受读者喜爱。2.
在诗歌朗诵会上,她以文采风流的作品赢得了满堂喝彩。3.
这位年轻作家凭借文采风流的小说一举成名。4.
老师称赞他的作文文采风流,建议他继续努力。5.
这部电影的剧本文采风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6.
金陵古称佳丽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甲于海内。 ★清·余怀《〈板桥杂记〉序》文采风流的翻译
德语
literarisches Talent und Eleganz
日语
文才と風流
法语
talent littéraire et élégance
英语
literary talent and elegance
文采风流的字意分解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cǎi
1:(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采集;搜集。
4:挑选;采纳。
5: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6: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7:文章的词藻。
cài
1: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fēng
1:(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同本义。
3:风俗;风气。
4:风范,气度,韵致。
5:风声,消息。
6:“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7:男女间的情爱。
8:刮风;起风。
9:走逸。
10:嬉戏。
11:癫狂。
12:(fán)。大凡,大概。
13:姓。
fěng
1:讽刺;委婉劝告
fèng
1:比喻感化。
liú
1:(会意。本义:水流动)。
2:同本义。
3:顺水漂流。
4: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5:传布;扩散。
6: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7:停留,停止。
8:求取。
9:河川;江河的流水。
10:流派;派别。
11:品类;等级。

文采风流,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én cǎi fēng liú)。abac式组合,文采风流意思是:形容文章辞藻华丽,文风潇洒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和艺术魅力。 强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欣赏,鼓励人们在写作中注重美感和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