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诈愚的解释
形容聪明人故意装作糊涂或不知道的样子。
出处
1.
汉·无名氏《西狭颂》:“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2.
出自《论语·阳货》中的“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后演变为“知而不诈愚”。寓意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装作不知道可能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列子
1.
他在面对朋友的请求时,总是知而不诈愚,帮了不少忙。2.
她虽然知道答案,却知而不诈愚,让大家自己去思考。3.
老师在课堂上故意知而不诈愚,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4.
他明明知道真相,却知而不诈愚,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执。5.
在家庭聚会上,他知而不诈愚,让大家开心地猜谜语。知不诈愚的翻译
德语
so tun, als ob man nichts wüsste
日语
知っていながらわからないふりをする
法语
faire semblant d'ignorer
英语
pretend to be ignorant
知不诈愚的字意分解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à
1:(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同本义。
3:假装;冒充。
4: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5:体面;俊俏。
6:矜夸;神气。
7:不诚实;虚伪。
yú
1:(会意。从心,从禺(yù)。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2:同本义。
3:又。
4:自称之谦词。
5:敦厚。
6:蒙蔽;欺骗。

知不诈愚,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ī bù zhà yú)。abcd式组合,知不诈愚意思是:形容聪明人故意装作糊涂或不知道的样子。 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装作不知道可能是一种智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