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 míng zhī gù fàn

abac式
拼音míng zhī gù fàn
注音ㄇㄧㄥˊㄓㄍㄨˋㄈㄢˋ
繁体明知故犯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明知故犯的解释
明知某事是错误的或违法的,但仍然故意去做。形容故意违反规定或法律的行为。
出处

1.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2.

出自《礼记·缁衣》:'明知而故犯之,罪加一等。'
寓意
提醒人们要遵守规则和法律,强调故意违反的后果。
列子

1.

他明知故犯,继续在禁止吸烟的区域吸烟。

2.

小明明知故犯,违反了学校的纪律规定。

3.

她明知故犯,仍然超速驾驶。

4.

他们明知故犯,私自占用公用设施。

5.

他明知故犯,继续抄袭别人的作业。

6.

此物既与人无益,如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明知故犯的翻译
德语
bewusst verletzen
日语
知ってて犯す
法语
violer intentionnellement
英语
knowingly violate
明知故犯的字意分解
míng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7:照亮。
8:点燃,点亮。
9:懂得,了解。
10:阐明,表明。
11:明确。
12:受。
13:结盟。
14:白昼,白天。
15:人世,阳世。
16:眼睛,视力。
17:明朝 。(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8:声名、名誉。
19:名分,地位身分。
20:公开。
21:姓。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1:(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同本义。
3:事;事情。
4: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5:旧识;旧交。
6: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7:旧的事物。
8: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9:原来。旧时的。
10:时代久远。
11:死亡。
12:衰老。
13:故意,存心。
14:原来,本来。
15:仍,还是。
16:何,何故。
17:因此,所以 ——表示因果关系。
fàn
1:同本义。
2:触犯,冒犯。
3:袭击。
4:遭遇;顶着;冒着。
5:又。
6:侵害。
7:伤害,损害。
8:欺凌,污辱。
9:违背;违反。
10:值得(与不连用)。
11:制服;胜。
12:落入;落到。
13:至,到。
14:犯人,罪犯。

明知故犯,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íng zhī gù fàn)。abac式组合,明知故犯意思是:明知某事是错误的或违法的,但仍然故意去做。形容故意违反规定或法律的行为。 提醒人们要遵守规则和法律,强调故意违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