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相传 kǒu kǒu xiāng chuán

aabb式
拼音kǒu kǒu xiāng chuán
注音ㄎㄡˇㄎㄡˇㄎㄡˇㄎㄡˇㄒㄧㄤˋㄔㄨㄢˊ
繁体口口口口相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口口相传的解释
形容一种信息或故事通过口头传播,广为流传。
出处

1.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七十二卷:“经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是知玄为万物母,圣人秘之,不形文字,口口相传。”

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口口相传,咸称其德。'
寓意
强调信息通过口头传播的重要性,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传承。
列子

1.

这个小镇的传说已经口口相传了好几代人。

2.

这家餐馆的美食口口相传,吸引了许多食客。

3.

这个故事在村里口口相传,大家都津津乐道。

4.

这首歌曲口口相传,成为了大家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5.

这个民间故事口口相传,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6.

虽然他败坏了~的韵事。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口口相传的翻译
德语
von Mund zu Mund
日语
口コミで広まる
法语
de bouche à oreille
英语
passed from mouth to mouth
口口相传的字意分解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chuán
1:传递;传送。
2:传授。
3:让位;传代。
4:留传。
5: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6: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zhuàn
1:驿站所备的车。
2:驿站;驿舍。
3:符信。
4:传记。
5:又。
6: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7:作传;记载。

口口相传,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kǒu kǒu xiāng chuán)。aabb式组合,口口相传意思是:形容一种信息或故事通过口头传播,广为流传。 强调信息通过口头传播的重要性,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