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存不悖的解释
指两种或多种事物或观点同时存在却互不矛盾,可以和谐共处。
出处
1.
巴金《家》:“但是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2.
出自《周易·系辞上》:'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意思是天下归于同一目标,但途径各有不同,体现了并存不悖的思想。寓意
强调不同事物或观点可以和谐共存,体现包容与多元化的精神。
列子
1.
在艺术展上,不同风格的作品并存不悖,共同展现了艺术的多样性。2.
家庭聚会上,各种年龄段的亲戚们并存不悖,欢声笑语不断。3.
在讨论会上,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但都能并存不悖,促进了思想的碰撞。4.
公园里,不同种类的花卉并存不悖,形成了美丽的花海。5.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存不悖,激发了学生的思考。6.
要使它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存不悖的翻译
德语
koexistieren ohne Konflikt
日语
共存せずに矛盾しない
法语
coexister sans conflit
英语
coexist without conflict
并存不悖的字意分解
bīng
1:古地名。并州。
2:相传禹治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带。沿用为太原的别称。
3:汉置并州,其地在今内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东汉时并入冀州。三国魏复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bìng
1:(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2:同本义。
3:合并(由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结合一起)。
4:兼并;并吞。
5:具备。
6:排除。
7:相同。
8:全,全都。
9:一起;一齐;同时。
10:并且,连。
11:和,以及。
cún
1:(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同本义。
3:恤问,劳问。
4:访问;问候。
5:思念;怀念。
6:储存;保存;保全。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èi
1:(形声。从心,孛(bèi)声。本义:违反,违背)。
2:同本义。
3:掩蔽。
4:叛乱。
5:惑乱;糊涂。
6:荒谬;谬误。
7:背谬,行不通。

并存不悖,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ìng cún bù bèi)。abac式组合,并存不悖意思是:指两种或多种事物或观点同时存在却互不矛盾,可以和谐共处。 强调不同事物或观点可以和谐共存,体现包容与多元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