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跣足 péng tóu xiǎn zú

abac式
拼音péng tóu xiǎn zú
注音ㄆㄥˊㄊㄡˊㄒㄧㄢˇㄗㄨˊ
繁体蓬頭跣足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蓬头跣足的解释
形容衣衫不整,赤脚散发,生活困顿或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处

1.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

2.

出自《庄子·逍遥游》:'蓬头跣足,行吟泽畔。'
寓意
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形象和生活状态,警示不修边幅的危害。
列子

1.

他最近生活窘迫,常常蓬头跣足地在街头徘徊。

2.

小男孩从树上摔下来,蓬头跣足地跑回家找妈妈。

3.

她忙于工作,连续几天蓬头跣足地出现在办公室。

4.

穷困潦倒的画家常常蓬头跣足地在画室里创作。

5.

孩子们玩得太尽兴,回家时个个蓬头跣足。

6.

她那~的模样十分难看。

蓬头跣足的翻译
德语
zerzaust und barfuß
日语
髪の毛が乱れて裸足
法语
ébouriffé et pieds nus
英语
disheveled and barefoot
蓬头跣足的字意分解
péng
1:(形声。从艸,逢声。本义:草名。蓬蒿)。
2:同本义。
3:某些植物果实的外苞。
4:散乱。
5:姓。
tóu
1:(形声。从页(xié),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同本义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3:物的两端或末梢。
4:特指敌对的人。
5:头部有发部分。
6: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7:磕头 。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8:件,桩。
9: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10: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tou
1:名词后缀。
2:方位词后缀。
xiǎn
1:(形声。从足,先声。本义:赤脚)同本义。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蓬头跣足,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éng tóu xiǎn zú)。abac式组合,蓬头跣足意思是:形容衣衫不整,赤脚散发,生活困顿或不修边幅的样子。 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形象和生活状态,警示不修边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