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楚楚 yī guān chǔ chǔ

abac式
拼音yī guān chǔ chǔ
注音ㄧㄍㄨㄢˋㄔㄨˇㄔㄨˇㄔㄨˇㄔㄨˇ
繁体衣冠楚楚楚楚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衣冠楚楚的解释
形容人衣着整洁,穿戴得体,仪表堂堂。
出处

1.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2.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后引申为衣冠整齐的意思。
寓意
强调个人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体现对礼仪和仪表的重视。
列子

1.

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衣冠楚楚地出现在晚宴上。

2.

毕业典礼上,每个学生都衣冠楚楚,显得格外精神。

3.

婚礼当天,新郎衣冠楚楚地站在新娘身边,显得非常帅气。

4.

在面试中,他衣冠楚楚,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他衣冠楚楚,显得非常正式。

6.

他整天~,但对工作却漠然置之。

衣冠楚楚的翻译
德语
gut gekleidet
日语
身なり整然
法语
bien habillé
英语
neatly dressed
衣冠楚楚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guān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guàn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hǔ
1:(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3:周朝时国名。
4: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5: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6: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7:酸辛痛苦。
8:齐整;清晰。
9:鲜艳,华丽。
10:拷打。
11:姓。
chǔ
1:(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3:周朝时国名。
4: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5: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6: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7:酸辛痛苦。
8:齐整;清晰。
9:鲜艳,华丽。
10:拷打。
11:姓。

衣冠楚楚,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ī guān chǔ chǔ)。abac式组合,衣冠楚楚意思是:形容人衣着整洁,穿戴得体,仪表堂堂。 强调个人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体现对礼仪和仪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