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心不忍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感到不忍心,内心感到痛苦或同情。
出处
1.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个凶手如今无故打死了我们中国人,倘若就此轻轻放他过去,不但百姓不服,就是抚宪同职道,亦觉于心不忍。”2.
《孟子·梁惠王上》:'吾何忍哉?子故曰:王坐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寓意
体现人性中的同情心和善良,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与理解。
列子
1.
看到小动物受伤,他于心不忍,赶紧带它去兽医院。2.
老人孤苦无依,邻居们于心不忍,纷纷伸出援手。3.
听到孩子们哭泣的声音,她于心不忍,决定帮助他们。4.
看到被遗弃的宠物,他于心不忍,决定收养它。5.
看到朋友遭遇不幸,她于心不忍,默默地给予支持。6.
说实在的,这么大的个头儿,让别人背着走,不光是~,可也真有点儿不舒服。 ★刘流《烈火金刚》第四回于心不忍的翻译
德语
im Herzen nicht ertragen können
日语
心が耐えられない
法语
ne peut pas supporter dans le cœur
英语
cannot bear it in the heart
于心不忍的字意分解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rěn
1:(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同本义。
3:抑制; 克制。
4:愿意; 舍得。
5:认识,识别。
6:坚韧。
7:残忍;忍心;狠心。
8:怎;岂。
9:姓。

于心不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ú xīn bù rěn)。abcd式组合,于心不忍意思是:形容对某事感到不忍心,内心感到痛苦或同情。 体现人性中的同情心和善良,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