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abcd式
拼音bù zhì kě fǒu
注音ㄅㄨˋㄓˋㄎㄜˋㄈㄡˇ
繁体不置可否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不置可否的解释
表示不明确表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常用于描述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出处

1.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2.

出自清代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这明明是不置可否,含糊过去了。'
寓意
反映一种不明确、不肯定的态度,常用于避免直接回答或表明立场。
列子

1.

对于同事的提议,他不置可否,让大家觉得他难以捉摸。

2.

妈妈问我是否喜欢这件衣服,我不置可否,继续看电视。

3.

当被问及是否会参加聚会时,他不置可否,让朋友们感到困惑。

4.

老师问学生是否明白这道题,学生不置可否,老师决定再解释一遍。

5.

在讨论新项目时,经理不置可否,让团队成员感到不安。

6.

吴荪甫~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茅盾《子夜》十

不置可否的翻译
德语
weder bestätigen noch verneinen
日语
肯定も否定もしない
法语
ni confirmer ni infirmer
英语
neither confirm nor deny
不置可否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ì
1:(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同本义。
3:安放;搁;摆。
4:设置,建立,设立。
5:豁免。
6:废弃;舍弃。
7: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8:购买;置办。
9:(zhí)。树立。
10: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11:驿车;驿马。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fǒu
1:(会意。从口,从不。“不”亦兼表字音。本义:不然,不是这样)。
2:非,不是。
3: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1:闭塞;阻隔不通。
2:贬斥。
3:变坏;灭绝。
4:困厄;不顺。
5:恶。
6:鄙陋。
7:病名,胸中满闷结块的病。

不置可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zhì kě fǒu)。abcd式组合,不置可否意思是:表示不明确表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常用于描述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反映一种不明确、不肯定的态度,常用于避免直接回答或表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