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手顿脚 cuō shǒu dùn jiǎo

abac式
拼音cuō shǒu dùn jiǎo
注音ㄘㄨㄛㄕㄡˇㄉㄨㄣˋㄐㄧㄠˇ
繁体搓手頓脚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搓手顿脚的解释
形容因寒冷而搓手跺脚以取暖的动作,也比喻因焦急或不耐烦而表现出的不安情绪。
出处

1.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五回:“闷坐在客厅里毫无聊赖,气闷得很,曹来苏只是搓手顿脚,没有法子。”

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却说孔明在祁山,大雨三日,雾气昏迷,泥泞没胫。士卒坐卧不安,搓手顿足,苦不堪言。”
寓意
表现出人在寒冷或焦虑状态下的自然反应,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利环境时需要保持耐心和冷静。
列子

1.

冬天天气寒冷,小明在公交站台上搓手顿脚地等待着公交车。

2.

比赛快要开始了,小李在场边搓手顿脚,显得非常紧张。

3.

听到坏消息后,她在房间里搓手顿脚,显得非常焦急。

4.

在寒冷的夜晚,露营者们围着篝火搓手顿脚取暖。

5.

等待考试成绩的学生们在教室外搓手顿脚,显得非常不安。

6.

县太爷急的~,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

搓手顿脚的翻译
德语
Hände reiben und mit den Füßen stampfen
日语
手をこすり足を踏み鳴らす
法语
se frotter les mains et taper des pieds
英语
rub hands and stamp feet
搓手顿脚的字意分解
cuō
1:(形声。从手,差声。本义:两掌互相摩擦)。
2:同本义。
3:急迫。
shǒu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7:拿着,执持。
8:用手击杀。
9:取。
1:——“冒顿”(Mòdú):汉匈奴族的单于(chán yú)。
dùn
1:(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2:同本义。
3: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4:倒下,跌倒。
5:舍弃;废弃。
6:劳累疲弊。
7: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于公元前496被楚灭。
8:立刻。
jiǎo
1:(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同本义。
3:足的别称。
4: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5:帮手。
jué
1: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搓手顿脚,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uō shǒu dùn jiǎo)。abac式组合,搓手顿脚意思是:形容因寒冷而搓手跺脚以取暖的动作,也比喻因焦急或不耐烦而表现出的不安情绪。 表现出人在寒冷或焦虑状态下的自然反应,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利环境时需要保持耐心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