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若骛的解释
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趋之如鹜,常用来比喻人们盲目追随某种潮流或利益而不顾后果。
出处
1.
清·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2.
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后人以'趋之若鹜'比喻追逐某种事物。寓意
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或利益。
列子
1.
听说新开了一家网红餐厅,大家趋之若鹜地去排队。2.
这款新出的智能手机刚上市,消费者趋之若鹜。3.
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总是人山人海,游客趋之若鹜。4.
一些明星的演唱会门票一经开售,粉丝们趋之若鹜地抢购。5.
许多人看到别人炒股赚钱,也趋之若鹜地加入其中。6.
为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驰使天下,而天下之民~。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趋之若骛的翻译
德语
heranstürmen
日语
群がる
法语
se précipiter vers
英语
flock to
趋之若骛的字意分解
qū
1:(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2:同本义。
3:步,行走。
4: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5:奔赴;趋向。
6:催促。
7:志趣。
8:节奏。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rě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wù
1:(形声。从马,敄(wù)声。本义:纵横奔驰)。
2:同本义。泛指疾驰。
3:追求;强求。也作“务”。
4:迅速。

趋之若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ū zhī ruò wù)。abcd式组合,趋之若骛意思是: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趋之如鹜,常用来比喻人们盲目追随某种潮流或利益而不顾后果。 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