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举止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举止,通常用来评价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出处
1.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2.
出自《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虽然该成语本身未在古籍中直接出现,但其含义与儒家对言行举止的重视有关。寓意
强调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言语和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体现个人修养和素质。
列子
1.
他在公司会议上言谈举止非常得体,赢得了大家的尊重。2.
第一次见面时,她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言谈举止依然透露出深厚的文化修养。4.
在宴会上,小李的言谈举止让大家感到非常舒适。5.
她在舞台上的言谈举止自信而优雅,深受观众喜爱。6.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非常斯文。 ★刘绍棠《蒲柳人家》言谈举止的翻译
德语
Worte und Handlungen
日语
言動
法语
paroles et gestes
英语
speech and behavior
言谈举止的字意分解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tán
1:(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2:同本义。
3:称赞。
jǔ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同本义。
3:拿起;提起。
4:飞,飞起;飘动。
5:升起;耸起。
6:仰起;抬起。
7:发问;动问。
8:推荐;选用。
9:提出;列举。
10:兴起;发动。
11:施行;办理。
12:攻克;占领。
13:成就;成功。
14:参加科举考试。
15: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16:取;拾取。
17:攀援。
18:耸立,突起。
19:成立,站得住脚。
20:记录;登记。
21:谈论;称引。
22:复兴。
23:祭祀。
24:没收。
25:吃丰盛的饮食。
26:轻手诊脉。
27:榉柳。
28:肺脊;骨体正脊。
29: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30: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31:全。
32:皆,都。
33:姓。
zhǐ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2:停住,中断进程。
3:又。
4:阻止,不让进行。
5:又。
6:居住。
7:停留,逗留。
8:仅;只。
9:又。
10:又。
11: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言谈举止,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án tán jǔ zhǐ)。abac式组合,言谈举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举止,通常用来评价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强调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言语和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体现个人修养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