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失措 jǔ zhǐ shī cuò

abcd式
拼音jǔ zhǐ shī cuò
注音ㄐㄩˇㄓˇㄕㄘㄨㄛˋ
繁体舉止失措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举止失措的解释
形容举动失当,行为不合时宜,显得慌张或尴尬。
出处

1.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

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原句为“举止失措,众皆笑之”。
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因慌张而失态。
列子

1.

他在众人面前演讲时,紧张得举止失措。

2.

第一次参加舞会的小丽,面对众多陌生人,显得举止失措。

3.

突如其来的考试让他举止失措,忘记了所有的复习内容。

4.

面对突发事件,经验不足的小王显得举止失措。

5.

在比赛中遇到强敌,他显得举止失措,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6.

周瑜~,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举止失措的翻译
德语
verwirrt und ratlos
日语
挙動不審
法语
déconcerté et désorienté
英语
flustered and at a loss
举止失措的字意分解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同本义。
3:拿起;提起。
4:飞,飞起;飘动。
5:升起;耸起。
6:仰起;抬起。
7:发问;动问。
8:推荐;选用。
9:提出;列举。
10:兴起;发动。
11:施行;办理。
12:攻克;占领。
13:成就;成功。
14:参加科举考试。
15: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16:取;拾取。
17:攀援。
18:耸立,突起。
19:成立,站得住脚。
20:记录;登记。
21:谈论;称引。
22:复兴。
23:祭祀。
24:没收。
25:吃丰盛的饮食。
26:轻手诊脉。
27:榉柳。
28:肺脊;骨体正脊。
29: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30: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31:全。
32:皆,都。
33:姓。
zhǐ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2:停住,中断进程。
3:又。
4:阻止,不让进行。
5:又。
6:居住。
7:停留,逗留。
8:仅;只。
9:又。
10:又。
11: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shī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7:迷失。
8:消失;消灭。
9:淫泆,放荡,放纵。
10:过错,错误。
cuò
1:(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2:同本义。
3:废弃;搁置。

举止失措,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ǔ zhǐ shī cuò)。abcd式组合,举止失措意思是:形容举动失当,行为不合时宜,显得慌张或尴尬。 提醒人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因慌张而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