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abac式
拼音yán xíng bù yī
注音ㄧㄢˊㄏㄤˊㄅㄨˋㄧ
繁体言行不一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言行不一的解释
指言论和行动不一致,表现出虚伪或不诚实的行为。
出处

1.

《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2.

出自《汉书·蒯通传》:'言行不一,信不及远。'
寓意
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保持诚信和真实。
列子

1.

他总是答应得好好的,但实际做起来却言行不一,让人失望。

2.

这个销售员口口声声说产品质量好,结果却言行不一,很多顾客都投诉了。

3.

她对朋友说自己很忙,但总是言行不一,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玩乐的照片。

4.

班长批评同学时言行不一,私下里却和他们一起做违反纪律的事。

5.

公司领导要求员工遵守规章制度,但自己却言行不一,经常迟到早退。

6.

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

言行不一的翻译
德语
etwas sagen und etwas anderes tun
日语
言行不一致
法语
dire une chose et en faire une autre
英语
say one thing and do another
言行不一的字意分解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háng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7:辈分。
8:连续贯穿。
9:这里 ——表示处所。
10:那里 ——表示处所。
hàng
1:刚强。
héng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xíng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7:做;从事某种活动。
8:实施。
9:离开。
10:路程。
11: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12:行为。
13:品行。
14:即将…。
1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言行不一,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án xíng bù yī)。abac式组合,言行不一意思是:指言论和行动不一致,表现出虚伪或不诚实的行为。 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保持诚信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