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释
形容一种理论、原则或方法适用于任何地方和任何情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出处
1.
《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2.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乎天,予与之,予取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乎天,予与之,予取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放之四海而皆准,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寓意
强调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或方法,鼓励人们追求普遍真理和有效解决方案。
列子
1.
这种教育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2.
这套管理体系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3.
这种健康生活方式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任何人都有好处。4.
这本教材的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合全球的学生使用。5.
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发挥作用。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的理论。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
德语
allgemeingültig
日语
普遍に適用できる
法语
applicable partout
英语
applicable everywhere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字意分解
fàng
1:(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同本义。
3:又。
4:舍弃;废置。
5:解除约束;释放。
6:免去;免除。
7:放纵,恣纵。
8:发放。
9:搁置;放下。
10: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11:从。
12:并船。
13: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14:发射;放射;发出。
15: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16:点燃 如:放爆竹;放焰火。
17: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如:放寒假;放学。
18:阻碍。
19:
20:模拟。
21: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22:相似。
23:正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ì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2:。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3: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hǎi
1:(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3:海水。
4: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5: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6:大口,大嘴巴。
7:很多的。

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abcd式组合,放之四海而皆准意思是:形容一种理论、原则或方法适用于任何地方和任何情况,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强调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或方法,鼓励人们追求普遍真理和有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