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塞众议 yàn sāi zhòng yì

abcd式
拼音yàn sāi zhòng yì
注音ㄧㄚㄙㄞˋㄓㄨㄥˋㄧˋ
繁体厭僿衆議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厌塞众议的解释
形容意见众多,难以统一,通常用于描述讨论或决策过程中意见分歧的情况。
出处

1.

《后汉书·范滂传》:“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

2.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众怒难犯,厌塞众议。'
寓意
提醒我们在面对多元意见时,需要耐心倾听和协调,以达成共识。
列子

1.

讨论家庭出游计划时,大家各抒己见,厌塞众议,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2.

在选择新年晚会节目时,团队成员厌塞众议,最终决定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

3.

同学们对班级活动的主题厌塞众议,最后决定通过小组讨论来统一意见。

4.

在决定周末聚会的地点时,朋友们厌塞众议,最终选择了大家都喜欢的餐厅。

5.

公司会议上,关于新项目的推进方案,员工们厌塞众议,经理决定延后再讨论。

厌塞众议的翻译
德语
eine Vielzahl von Meinungen
日语
意見が多数
法语
une multitude d'opinions
英语
a multitude of opinions
厌塞众议的字意分解
1:一物压在另一物上。
2:泛指压制;抑制。
3: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4:堵塞。
yàn
1:(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2:饱,满足
3:憎恶;嫌弃。
sāi
1:(会意兼形声。从土,塞(xià)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2:同本义。
3:填塞;充满。
4:遏止,禁止。
5:补救;抵偿。
6:搪塞;应付。
7:困窘,时运不通。
8:诚实。
sài
1: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2:边境。
3: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4:构筑要塞。
5:酬神。
1: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1:(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同本义。
3:评议是非。
4:选择。
5:议处;议罪。
6: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7:(yí)。忖度。
8: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厌塞众议,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àn sāi zhòng yì)。abcd式组合,厌塞众议意思是:形容意见众多,难以统一,通常用于描述讨论或决策过程中意见分歧的情况。 提醒我们在面对多元意见时,需要耐心倾听和协调,以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