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一词 zhòng kǒu yī cí

abcd式
拼音zhòng kǒu yī cí
注音ㄓㄨㄥˋㄎㄡˇㄧㄘˊ
繁体衆口一詞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众口一词的解释
形容大家的意见一致,众人的说法相同。
出处

1.

宋·欧阳修《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众口一辞(词),纷然不正。”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众口一词,项王不忍”。
寓意
强调意见的一致性,体现团结和统一的氛围。
列子

1.

大家对这次活动的反馈众口一词,都表示非常满意。

2.

观众们对这位歌手的表演众口一词,称赞其技艺精湛。

3.

同学们对新来的老师众口一词,认为她非常亲切。

4.

游客们对这家餐馆的评价众口一词,都说味道很好。

5.

邻居们对小区的新设施众口一词,表示非常实用。

6.

适才仇老所言姻事,~,此美事也,有何不可?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

众口一词的翻译
德语
einstimmig
日语
満場一致
法语
unanime
英语
unanimous
众口一词的字意分解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1:(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同本义。
3:序数的第一位。
4: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5: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6:全;满。
7:统一。
8:专一。
9:都,一概。
10:一经。
1:(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同本义。
3:诗文中的词语。
4:状纸;诉讼。
5: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6:说,告诉。

众口一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òng kǒu yī cí)。abcd式组合,众口一词意思是:形容大家的意见一致,众人的说法相同。 强调意见的一致性,体现团结和统一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