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之征 zhōng sī zhī zhēng

abcd式
拼音zhōng sī zhī zhēng
注音ㄓㄨㄥㄙㄓㄓㄥ
繁体螽斯之徵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螽斯之征的解释
螽斯之征比喻通过细微的征兆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螽斯是一种蝗虫,古人观察到螽斯活动的变化可以预示季节的更替。
出处

1.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臣愚以为可妙简淑媛,以备内宫之数,其余尽遣还家。且以育精养神,专静为宝。如此,则螽斯之征,可庶而致矣。”

2.

《诗经·小雅·巧言》:'螽斯羽,诜诜兮。' 后人引申为通过细微的征兆来预测大势。
寓意
提醒人们要善于观察细微的变化,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列子

1.

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小明能提前做好出行的准备,真是螽斯之征。

2.

老师通过学生的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课程的兴趣,这真是螽斯之征。

3.

妈妈通过孩子的微小动作就能判断出他是否在撒谎,这真是螽斯之征。

4.

通过市场的微小变化,商人就能预测到未来的趋势,这真是螽斯之征。

5.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园丁能预测到季节的变化,这真是螽斯之征。

螽斯之征的翻译
德语
Anzeichen der Heuschrecke
日语
螽斯の兆し
法语
signes précurseurs du criquet
英语
ominous signs of the locust
螽斯之征的字意分解
zhōng
1:虫名。蝗类的总名
1:(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同本义。
3:扯裂。
4:分开。
5:距离;离开。
6:“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7:则。就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8: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9:白色。
10: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11: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12: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zhēng
1:(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同本义。
3:征伐,发兵讨伐。
4:争夺,争取。
5:征收。
6:赋税。
7:(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8:同本义。
9:求取;索取。
10:追究;追问。
11:证明;验证。
12:征兆;迹象。
13:姓。

螽斯之征,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ōng sī zhī zhēng)。abcd式组合,螽斯之征意思是:螽斯之征比喻通过细微的征兆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螽斯是一种蝗虫,古人观察到螽斯活动的变化可以预示季节的更替。 提醒人们要善于观察细微的变化,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