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的解释
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来揣测其内心想法或意图。
出处
1.
《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2.
出自《孟子·离娄下》:'察言观色而后动。'寓意
提醒人们在社交中要注意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互动。
列子
1.
他善于察言观色,总是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2.
在面试时,她通过察言观色,了解了面试官的真正需求。3.
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服务员需要学会察言观色。4.
察言观色是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技能。5.
通过察言观色,他发现了朋友的心事。6.
宝钗见此景况,~,早知觉了七八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察言观色的翻译
德语
zwischen den Zeilen lesen
日语
表情を読む
法语
déchiffrer les sous-entendus
英语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察言观色的字意分解
chá
1:(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同本义。
3:明察,知晓。
4:调查;考察。
5:分辨。
6: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7:明显;精明。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guān
1:(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
2:同本义。
3:观察,审察。
4:示范;显示。
5:玩赏;观赏。
6:阅读。
7:景象,情景。
guàn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2:台榭。
3:道教的庙宇。
4:雚雀鸟。
5: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sè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7: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8: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9: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10:风景;景观。
11:天色。
12:生气;变脸。
13:惊惧。
shǎi

察言观色,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há yán guān sè)。abcd式组合,察言观色意思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来揣测其内心想法或意图。 提醒人们在社交中要注意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