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为 liàng lì ér wèi

abcd式
拼音liàng lì ér wèi
注音ㄌㄧㄤˊㄌㄧˋㄦˊㄨㄟˊ
繁体量力而爲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量力而为的解释
量力而为指的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做事,不勉强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强调做事要量力而行,避免因为过度劳累或超出能力范围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出处

1.

《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虽然该句未直接提及“量力而为”,但其思想与量力而为的理念相符。
寓意
量力而为强调自我认识和合理规划,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量力而行,既不勉强自己,也不轻易放弃,体现出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小李在安排工作时,总是量力而为,避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2.

在做家庭装修时,夫妻俩决定量力而为,不做超出预算的设计。

3.

运动员在训练时,教练提醒他要量力而为,避免受伤。

4.

小张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决定量力而为。

5.

在制定旅行计划时,他们选择量力而为,不安排太过劳累的行程。

6.

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之。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卷

量力而为的翻译
德语
nach seinen Kräften handeln
日语
力に応じて行う
法语
faire selon ses moyens
英语
do what one can
量力而为的字意分解
liáng
1:(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2:同本义。
3:衡量,酌量。
4:双。
liàng
1:量器,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如斗斛一类的容器。
2:度量;器量。
3:容量,容受事物的限度。
4:标准;规格。
5:抱负。
6:才华。
7:估量;揣度。
8:料想。
liang
1:——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同本义。
3:力量。
4:能力。
5:威力;权势。
6:劳役;仆役。
7: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8:兵士。
9: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10:役使。
11:尽力,竭力。
12: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量力而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liàng lì ér wèi)。abcd式组合,量力而为意思是:量力而为指的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做事,不勉强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强调做事要量力而行,避免因为过度劳累或超出能力范围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量力而为强调自我认识和合理规划,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量力而行,既不勉强自己,也不轻易放弃,体现出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