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弓楚得的解释
比喻失物为原主所得,或某物最终回归其本源。原意指楚国人遗失的弓被楚国人捡到。
出处
1.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2.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楚国大夫子反在攻打宋国时遗失了一张弓,后被楚国士兵捡到。子反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寓意
强调事物最终回到其应有的位置,体现了因果循环的道理。
列子
1.
小明在公园丢失了心爱的玩具,后来发现是邻居家的孩子捡到并归还,真是楚弓楚得。2.
公司丢失了一份重要文件,后来发现是同事不小心拿回家了,楚弓楚得,大家都松了一口气。3.
妈妈遗失的项链在家中被小妹找到,真是楚弓楚得。4.
图书馆丢失的一本书被另一位读者发现并归还,真是楚弓楚得。5.
朋友借走的相机遗失在旅行途中,最后被另一位朋友捡到并归还,真是一次楚弓楚得的经历。6.
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楚弓楚得的翻译
德语
was einer verliert, findet ein anderer
日语
失う者は得る者
法语
ce qui est perdu par l'un est trouvé par l'autre
英语
what is lost by one is found by another
楚弓楚得的字意分解
chǔ
1:(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3:周朝时国名。
4: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5: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6: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7:酸辛痛苦。
8:齐整;清晰。
9:鲜艳,华丽。
10:拷打。
11:姓。
gōng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2:同本义。
3: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具。
4:丈量土地的器具,用木制成,形状似弓 ,两端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5: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6:弯曲,引申为弯身,指行礼。
chǔ
1:(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2: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3:周朝时国名。
4: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5: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6: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7:酸辛痛苦。
8:齐整;清晰。
9:鲜艳,华丽。
10:拷打。
11:姓。
dé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7:适,合。
8:具备。
9:,恩惠,感恩。
10:助动词。能,能够。
11:得意,满足。
12:看到。
13:收获,心得。
14:德,道德,有德之人。
15:必须,应该。
16:合适;正确。
de
děi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楚弓楚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ǔ gōng chǔ dé)。abac式组合,楚弓楚得意思是:比喻失物为原主所得,或某物最终回归其本源。原意指楚国人遗失的弓被楚国人捡到。 强调事物最终回到其应有的位置,体现了因果循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