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abac式
拼音ěr cōng mù míng
注音ㄦˇㄘㄨㄥㄇㄨˋㄇㄧㄥˊ
繁体耳聰目明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耳聪目明的解释
形容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能够听到很细微的声音和看到很远或很小的事物。
出处

1.

《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

2.

出自《汉书·艺文志》:'耳聪目明,则天下无不明矣。'
寓意
强调感官的敏锐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体现出一种积极的观察能力。
列子

1.

小明的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耳聪目明,听到屋外细微的声音都能立刻反应过来。

2.

在森林中,猎手必须耳聪目明,才能捕捉到猎物的动静。

3.

侦探在破案过程中,必须耳聪目明,才能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线索。

4.

小狗的听觉非常灵敏,耳聪目明地听到主人回来时的脚步声。

5.

在夜晚,猫头鹰凭借其耳聪目明的能力,能够准确捕捉到老鼠的动静。

6.

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谁知回想幼年所读经书,不但丝毫不忘,就是平时所作诗文,也都如在目前。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耳聪目明的翻译
德语
scharfhörig und scharfsichtig
日语
耳目聡明
法语
oreille fine et vue perçante
英语
keen-eared and sharp-sighted
耳聪目明的字意分解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cōng
1:(形声。从耳,总声。本义:听力好)。
2:同本义。
3:明察。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
4:聪明,有才智。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míng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7:照亮。
8:点燃,点亮。
9:懂得,了解。
10:阐明,表明。
11:明确。
12:受。
13:结盟。
14:白昼,白天。
15:人世,阳世。
16:眼睛,视力。
17:明朝 。(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8:声名、名誉。
19:名分,地位身分。
20:公开。
21:姓。

耳聪目明,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ěr cōng mù míng)。abac式组合,耳聪目明意思是:形容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能够听到很细微的声音和看到很远或很小的事物。 强调感官的敏锐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体现出一种积极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