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不厌诈的解释
意思是战争中不厌恶使用欺骗手段,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可以使用一切手段达到目的。
出处
1.
春秋·楚·孙武《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诈道也。”李筌注:“军不厌诈。”2.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后人总结为'军不厌诈'。寓意
强调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达到目的,但也提醒人们要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行事。
列子
1.
在棋盘上,小明用‘军不厌诈’的策略,成功地将对手引入陷阱。2.
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军不厌诈’的战术,巧妙地赢得了胜利。3.
在游戏中,玩家们常常用‘军不厌诈’的方法来出其不意地击败对手。4.
商场如战场,商人们也常常用‘军不厌诈’的策略来赢得竞争。5.
在模拟军事演习中,指挥官们用‘军不厌诈’的战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军不厌诈的翻译
德语
Im Krieg ist alles erlaubt.
日语
兵は詐ることを厭わない
法语
En amour comme à la guerre, tous les coups sont permis.
英语
All's fair in war.
军不厌诈的字意分解
jūn
1:(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同本义。
3:注:“犹屯兵粮储也。”。
4:攻杀。
5:指挥作战。
6:从军。
7:军队。
8: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9:士兵。
10: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11: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阵地。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ā
1:一物压在另一物上。
2:泛指压制;抑制。
3: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
4:堵塞。
yàn
1:(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2:饱,满足
3:憎恶;嫌弃。
zhà
1:(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同本义。
3:假装;冒充。
4: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5:体面;俊俏。
6:矜夸;神气。
7:不诚实;虚伪。

军不厌诈,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ūn bù yàn zhà)。abbc式组合,军不厌诈意思是:意思是战争中不厌恶使用欺骗手段,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可以使用一切手段达到目的。 强调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达到目的,但也提醒人们要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