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马不畏鞭箠 bà mǎ bù wèi biān chuí

abcd式
拼音bà mǎ bù wèi biān chuí
注音ㄅㄚˋㄇㄚˇㄅㄨˋㄨㄟˋㄅㄧㄢ
繁体罷馬不畏鞭箠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罢马不畏鞭箠的解释
比喻人或马不怕鞭打,形容非常顽强或不畏惧惩罚。
出处

1.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2.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句为“李广军士马多死,而士卒无一人逃者,皆曰:‘李将军不爱士卒,而士卒爱李将军也。’”
寓意
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不畏惧的勇气。
列子

1.

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总是罢马不畏鞭箠,坚持不懈地努力。

2.

面对老板的严厉批评,小李表现得罢马不畏鞭箠,继续认真工作。

3.

在比赛中,运动员即使受伤也罢马不畏鞭箠,坚持完成了比赛。

4.

小红在绘画比赛中,罢马不畏鞭箠,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最终获得了奖项。

5.

即使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他始终罢马不畏鞭箠,勇敢面对。

罢马不畏鞭箠的翻译
德语
unerschrocken gegenüber Peitschen und Stöcken
日语
鞭や棒を恐れない
法语
indomptable face aux coups de fouet et aux bâtons
英语
undaunted by whips and clubs
罢马不畏鞭箠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2:同本义。
3:停止。
4:完毕。
5:废除;取消。
ba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wèi
1:(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3:敬;敬服。
4:担心。
5:避开。
6:憎恶;怨恨。
7: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8:弯曲处。
9:罪。
10:险恶的。

罢马不畏鞭箠,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à mǎ bù wèi biān chuí)。abcd式组合,罢马不畏鞭箠意思是:比喻人或马不怕鞭打,形容非常顽强或不畏惧惩罚。 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不畏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