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不活 bàn sǐ bù huó

abac式
拼音bàn sǐ bù huó
注音ㄅㄢˋㄅㄨˋㄏㄨㄛˊ
繁体半死不活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半死不活的解释
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接近死亡但尚未完全死亡,常用来描述精神或状态的极度萎靡。
出处

1.

参见“半死半生”。

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这会子他又自为有了造化,到了这样田地,还只管这么半死不活。”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健康和生活的质量,避免陷入困境。
列子

1.

病了好几个月,他现在半死不活地躺在床上。

2.

这个项目因为资金不足,已经半死不活了。

3.

他被老板训斥后,整天半死不活的。

4.

这盆花浇水太少,已经半死不活了。

5.

经过长时间的加班,他现在半死不活地坐在椅子上。

6.

想跑,水裹住他的脚,他就那么~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 ★老舍《骆驼祥子》十八

半死不活的翻译
德语
halb tot
日语
半死半生
法语
à moitié mort
英语
half-dead
半死不活的字意分解
bàn
1:(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同本义。
3:部分的,不完全的。
4:比喻极少的。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huó
1:(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2:生存。与“死”相对。
3:救活。

半死不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àn sǐ bù huó)。abac式组合,半死不活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接近死亡但尚未完全死亡,常用来描述精神或状态的极度萎靡。 提醒人们要注意健康和生活的质量,避免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