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众生 pǔ jì zhòng shēng

abac式
拼音pǔ jì zhòng shēng
注音ㄆㄨˇㄐㄧˋㄓㄨㄥˋㄕㄥ
繁体普濟衆生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普济众生的解释
普济众生指的是普遍救助一切众生,体现一种大慈大悲、无私奉献的精神。
出处

1.

《辩证论》:“应即往精舍中,见竺昙境。镜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

2.

源自佛教用语,常见于佛教经典,如《法华经》等。
寓意
体现无私奉献、慈悲为怀的精神,鼓励人们为他人的幸福和解脱而努力。
列子

1.

医生们在疫情期间普济众生,救治了无数病患。

2.

志愿者们在灾区普济众生,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3.

僧人以普济众生为己任,常年在山区行医。

4.

慈善家通过基金会普济众生,改善了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

5.

老师在教育事业中普济众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普济众生的翻译
德语
universelle Rettung aller Wesen
日语
衆生普済
法语
salut universel de tous les êtres
英语
universal salvation of all beings
普济众生的字意分解
1:(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2:同本义。
3:遍,普遍;全面。
4:广大。
5:吐蕃俗称丈夫(成年男子)为普。
6:姓。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8:众多。
9:整齐美好的样子。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7:弥补。
8:及,比得上。
9:成;可以。
10:渡口,过河的地方。
11:能干,中用。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普济众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ǔ jì zhòng shēng)。abac式组合,普济众生意思是:普济众生指的是普遍救助一切众生,体现一种大慈大悲、无私奉献的精神。 体现无私奉献、慈悲为怀的精神,鼓励人们为他人的幸福和解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