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不成 huà hǔ bù chéng

abac式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注音ㄏㄨㄚˋㄏㄨˋㄅㄨˋㄔㄥˊ
繁体畫虎不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画虎不成的解释
比喻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模仿或学习未能成功,常用来形容技艺未达精湛境界。
出处

1.

东汉·班固《东观汉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2.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原句为“画虎不成反类犬”,意思是画老虎不成反而像狗。
寓意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量力而行,避免因能力不足而导致失败。
列子

1.

小李自学吉他,练了几个月后,弹奏水平还是画虎不成。

2.

他尝试自己修理电脑,结果搞得一团糟,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3.

小明想模仿大厨做菜,结果味道很差,画虎不成反类犬。

4.

她想自己设计衣服,结果做出来很不合身,真是画虎不成。

5.

他想写一篇小说,结果写得支离破碎,画虎不成反类犬。

6.

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有临摹而拙者,~也。 ★清·陆时化《书画说铃》

画虎不成的翻译
德语
etwas vermasseln
日语
虎を描いて犬に似る
法语
rater son coup
英语
botch the job
画虎不成的字意分解
huà
1:(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同本义。
3:绘画;作画。
4:截止;停止。
5:谋划;策划。
6:横划过去。
7:成品画。
8:计策;计谋。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7:平定;讲和。
8:成功。

画虎不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uà hǔ bù chéng)。abac式组合,画虎不成意思是:比喻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模仿或学习未能成功,常用来形容技艺未达精湛境界。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量力而行,避免因能力不足而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