箝口侧目 qián kǒu cè mù

abac式
拼音qián kǒu cè mù
注音ㄑㄧㄢˊㄎㄡˇㄘㄜˋㄇㄨˋ
繁体箝口側目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箝口侧目的解释
形容人畏惧、紧张或害怕到不敢说话,只能偷偷地斜眼看人的样子。
出处

1.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奈何也。”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箝其口,侧其目”,用来形容项羽被刘邦的计谋吓到,不敢出声,只能侧目而视。
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恐惧或压力时,要勇敢面对,而不是畏缩不前。
列子

1.

小明在考试时因为没有复习好,面对老师的提问,箝口侧目,不敢回答。

2.

当他发现自己闯了大祸时,面对家长的质问,他只能箝口侧目。

3.

在陌生的环境中,他感到不安,只能箝口侧目地观察周围。

4.

当大家都在讨论一个敏感话题时,他害怕惹麻烦,只能箝口侧目。

5.

在比赛中,他因为紧张,面对对手的挑衅,只能箝口侧目。

箝口侧目的翻译
德语
vor Angst zitternd, nicht zu sprechen wagend
日语
恐れおののき、口をつぐむ
法语
tremblant de peur, n'osant pas parler
英语
trembling with fear, not daring to speak
箝口侧目的字意分解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1:(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3:边缘。
4:向旁边歪斜。
5:靠近。
6:不正,邪辟。
1:倾斜。
2:“平仄”也作“平侧”。
zhāi
1: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箝口侧目,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qián kǒu cè mù)。abac式组合,箝口侧目意思是:形容人畏惧、紧张或害怕到不敢说话,只能偷偷地斜眼看人的样子。 提醒人们在面对恐惧或压力时,要勇敢面对,而不是畏缩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