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 tóng yán wú jì

abcd式
拼音tóng yán wú jì
注音ㄊㄨㄥˊㄧㄢˊㄇㄛˊㄐㄧˋ
繁体童言無忌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童言无忌的解释
原意指小孩子的话没有顾忌,说话不负责任。现在多用来宽容小孩子无心之言。
出处

1.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2.

出自《南史·齐本纪》:'童子无知,言出戏耳。'
寓意
提醒大人对小孩子无心之言应宽容理解,体现了对儿童天真的宽容和理解。
列子

1.

小明无意中说出爸爸的秘密,大家都笑称童言无忌。

2.

弟弟说姐姐的画不好看,大家都说童言无忌,不必在意。

3.

小朋友们在讨论时,说出了很多大人的秘密,大家都笑着说童言无忌。

4.

小红说老师的头发像鸟窝,大家都笑了,说童言无忌。

5.

小刚说爷爷的胡子像扫帚,大家都笑了,说童言无忌。

6.

~,不必在乎小孩子的话。

童言无忌的翻译
德语
Kinder sprechen ohne Zurückhaltung
日语
子供は無邪気に話す
法语
les enfants parlent sans retenue
英语
children speak without restraint
童言无忌的字意分解
tóng
1:(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2:同本义。
3: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4: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5:又如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
6:眼珠
7: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
8:又如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
9:山岭,田地无草木。如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
10: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如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
11:头秃;没有头发。如童首(秃头);童颠(秃顶)。
12:姓。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1:(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2:同本义。
3:嫉妒。
4:禁忌;忌讳。
5:顾忌。

童言无忌,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tóng yán wú jì)。abcd式组合,童言无忌意思是:原意指小孩子的话没有顾忌,说话不负责任。现在多用来宽容小孩子无心之言。 提醒大人对小孩子无心之言应宽容理解,体现了对儿童天真的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