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言敏行 nè yán mǐn xíng

abac式
拼音nè yán mǐn xíng
注音ㄋㄜˋㄧㄢˊㄇㄧㄣˇㄏㄤˊ
繁体訥言敏行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讷言敏行的解释
形容人言语不多但行动敏捷,强调做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1.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寓意
强调言行之间的平衡,鼓励人们在行动上表现得更加果断和迅速。
列子

1.

小李在公司里讷言敏行,总是默默完成自己的任务,深受同事好评。

2.

虽然他平时不爱说话,但一到比赛时,他就讷言敏行,表现得非常出色。

3.

在团队合作中,他讷言敏行,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

4.

她在学习上讷言敏行,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5.

在家庭聚会上,他讷言敏行,总是默默帮着做家务。

6.

不可不深自警省,~,以改故习之谬也。 ★宋·朱熹《答王近思书》

讷言敏行的翻译
德语
langsam im Sprechen, aber schnell im Handeln
日语
寡黙にして敏速
法语
lent à parler mais rapide à agir
英语
slow to speak but quick to act
讷言敏行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语言迟钝) 同本义。也作“呐”。
2:结结巴巴地说。
3:忍而少言。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mǐn
1:(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2:同本义。
3:思想敏锐,反应快。
4:勤勉。
5:假借为“拇”。足大指。
háng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7:辈分。
8:连续贯穿。
9:这里 ——表示处所。
10:那里 ——表示处所。
hàng
1:刚强。
héng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xíng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7:做;从事某种活动。
8:实施。
9:离开。
10:路程。
11: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12:行为。
13:品行。
14:即将…。
15:姓。

讷言敏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è yán mǐn xíng)。abac式组合,讷言敏行意思是:形容人言语不多但行动敏捷,强调做事果断、行动迅速。 强调言行之间的平衡,鼓励人们在行动上表现得更加果断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