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辞的解释
形容大家所说的话完全一致,意见完全相同。
出处
1.
唐·李翱·《答侯高第二书》:“苟异口同辞,皆如足下所说,是仆于天下众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2.
出自《史记·魏世家》,原文为“异口同声曰:‘必立魏王后’”。寓意
强调团结一致和意见统一的重要性。
列子
1.
大家对这次活动的安排异口同辞,表示非常满意。2.
同学们对班长的提议异口同辞,纷纷表示支持。3.
在讨论会上,所有与会者对新方案异口同辞地表示赞同。4.
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异口同辞地表示认可。5.
在评选最佳作品时,评委们异口同辞地选择了同一件作品。6.
群臣闻命,当然连声称善,~。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回异口同辞的翻译
德语
alle sprechen mit einer Stimme
日语
一口同音
法语
tous parlent d'une même voix
英语
all speak with one voice
异口同辞的字意分解
yì
1:(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同本义。
3:不同。
4:其他,别的。
5:护翼。
6:区别;分开。
7:觉得奇怪;诧异。
8:恭敬。
9:辅助。
10: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11:指特殊本领、才能。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tóng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7:共同。到一处。
8: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9: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10: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11:引进共同行动者 。
12:给,为。
13:和,表示并列关系 。
14:姓。
tòng
1:——见“胡同”hútòng。
cí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异口同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kǒu tóng cí)。abcd式组合,异口同辞意思是:形容大家所说的话完全一致,意见完全相同。 强调团结一致和意见统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