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他乡 qí lù tā xiāng

abcd式
拼音qí lù tā xiāng
注音ㄑㄧˊㄌㄩˋㄊㄚㄒㄧㄤ
繁体歧路他鄉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歧路他乡的解释
形容人在异乡,道路不明,迷失方向,表达一种漂泊和无奈的感觉。
出处

1.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集三·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某穷途异县,歧路他乡,非无阮籍之悲,诚有杨朱之泣。”

2.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梦李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空见泪沾臆。吾闻古人言,歧路难回首。今日是何日,泪湿我襟袖。'
寓意
表达在异乡漂泊的无奈和迷茫,提醒人们珍惜家乡的情感。
列子

1.

他离开家乡多年,常常感到歧路他乡的孤独。

2.

在异国他乡,她常常想起故乡,感慨歧路他乡的无奈。

3.

毕业后,他选择了远走他乡打拼,常常有歧路他乡的感觉。

4.

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城市,他常常感到歧路他乡的迷茫。

5.

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她依然感到歧路他乡的漂泊。

歧路他乡的翻译
德语
in einem fremden Land verloren
日语
異郷で道に迷う
法语
perdu dans un pays étranger
英语
lost in a foreign land
歧路他乡的字意分解
1:(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2:同本义。
3:叉开,事物错出。
4:岔路。
5:亦指走入歧路。
1:(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路程;行程。
4: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5:车。
6:地区;方面;路线。
7:比喻权位。
8: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9:经过。
10:暴露。
11:败坏。
1:(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2: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3: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
xiāng
1:(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2:“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3: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4: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5:地方;处所。
6:用作动词,读xiàng
7:姓。

歧路他乡,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í lù tā xiāng)。abcd式组合,歧路他乡意思是:形容人在异乡,道路不明,迷失方向,表达一种漂泊和无奈的感觉。 表达在异乡漂泊的无奈和迷茫,提醒人们珍惜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