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冠之年 jì guàn zhī nián

abcd式
拼音jì guàn zhī nián
注音ㄐㄧˋㄍㄨㄢˋㄓㄋㄧㄢˊ
繁体既冠之年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既冠之年的解释
指男子二十岁的时候。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可以戴冠,故称既冠之年。
出处
出自《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寓意
象征着成长和责任的开始,提醒人们在成年后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列子

1.

他在既冠之年开始独自经营家族生意,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2.

既冠之年,他决定出外游历,以增长见识。

3.

到了既冠之年,他已是村里有名的才子。

4.

既冠之年,他立志要为家乡做一番大事。

5.

在既冠之年,他选择了拜师学艺,精进自己的技艺。

6.

你已到了~,该自食其力了。

既冠之年的翻译
德语
das Alter der Bekrönung
日语
冠の年
法语
l'âge de la coiffure
英语
the age of capping
既冠之年的字意分解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
2:同本义。
3: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4:完毕;完了。
5:已经。
6:不久;随即。
7: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
8: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
guān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guàn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既冠之年,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ì guàn zhī nián)。abcd式组合,既冠之年意思是:指男子二十岁的时候。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可以戴冠,故称既冠之年。 象征着成长和责任的开始,提醒人们在成年后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