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 ruò guàn zhī nián

abac式
拼音ruò guàn zhī nián
注音ㄖㄨㄛˋㄍㄨㄢˋㄓㄋㄧㄢˊ
繁体弱冠之年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弱冠之年的解释
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形容年轻。
出处

1.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2.

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而列丈夫。”
寓意
强调年轻有为,充满希望和潜力。
列子

1.

他在弱冠之年就已经开始创业,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2.

她在弱冠之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受到广泛好评。

3.

小王在弱冠之年就已经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了。

4.

他在弱冠之年就已经环游世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

她在弱冠之年就开始学习多种乐器,展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

6.

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

弱冠之年的翻译
德语
im Alter von zwanzig Jahren
日语
弱冠の年
法语
à l'âge de vingt ans
英语
at the age of twenty
弱冠之年的字意分解
ruò
1:(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2:同本义。与“强”相对。
3:纤柔;软弱。
4:虚弱;瘦弱。
5:年幼,年少。
6:不足,略少。
7:坏。
8:衰败。
9:丧失。
10:减少。
11:削弱。
12:侵害。
13:败。
14:惧怕。
guān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guàn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弱冠之年,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ruò guàn zhī nián)。abac式组合,弱冠之年意思是: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形容年轻。 强调年轻有为,充满希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