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不同炉的解释
比喻两种事物或人不能相容,无法共存,强调矛盾对立的不可调和性。
出处
1.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2.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冰炭不同器,燕赵不两立'。寓意
强调矛盾和对立,提醒人们要注意不同事物或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可调和性。
列子
1.
他们俩的性格完全不同,简直是冰炭不同炉。2.
这两个方案的理念完全相反,真是冰炭不同炉。3.
他们的观点如此对立,就像冰炭不同炉一样。4.
这两派意见冰炭不同炉,无法达成一致。5.
他们的合作因为理念差异,最终冰炭不同炉。6.
你深思虑,因何难共处?岂不闻~。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冰炭不同炉的翻译
德语
wie Eis und Feuer
日语
氷炭同器
法语
comme le feu et la glace
英语
like ice and fire
冰炭不同炉的字意分解
bīng
1:(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同本义。
3:结冰,冻结。
4:使感到极冷。
5:清白,晶莹。
6:姓。
tàn
1:(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同本义。
3:火。比喻灾难;困苦。
4: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tóng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7:共同。到一处。
8: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9: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10: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11:引进共同行动者 。
12:给,为。
13:和,表示并列关系 。
14:姓。
tòng
1:——见“胡同”hútòng。

冰炭不同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īng tàn bù tóng lú)。abcd式组合,冰炭不同炉意思是:比喻两种事物或人不能相容,无法共存,强调矛盾对立的不可调和性。 强调矛盾和对立,提醒人们要注意不同事物或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可调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