謏言謏说 yáo yán yáo shuō

abab式
拼音yáo yán yáo shuō
注音ㄧㄢˊㄕㄨㄟˋ
繁体謏謏言謏謏説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謏言謏说的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传闻不实的话语。常用来描述谣言或不负责任的传言。
出处

1.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下至謏言謏说,巷议街谈,苟足以资记注而广多闻,要未必为三长之士所尽斥。”

2.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谗言罔极,谗言盈庭,谗言害人,谗言不息,谗言惑众。' 后演变为谣言谣说的形式。
寓意
警示人们要谨慎对待传闻,不轻信谣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
列子

1.

小区里谣言谣说某户人家要搬走,结果是误传。

2.

公司里谣言谣说要裁员,结果是毫无根据的猜测。

3.

同学们谣言谣说考试要提前,结果是空穴来风。

4.

市场上谣言谣说某商品要涨价,结果是商家炒作。

5.

社区里谣言谣说要拆迁,结果是毫无根据的传闻。

謏言謏说的翻译
德语
Gerüchte und Klatsch
日语
噂とゴシップ
法语
rumeurs et ragots
英语
rumors and gossip
謏言謏说的字意分解
xiǎo
1:小。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xiǎo
1:小。
shuō
1:(形声。从言,兑(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同本义。
3:谈说,讲说。
4:告知;告诉。
5:评议;谈论。
6:劝告;责备。
7:学说;观点;言论。
8: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9:指说书。
10: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shuì
1:说服;劝说。
tuō
1:解脱。
yuè
1:古语的读法。

謏言謏说,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áo yán yáo shuō)。abab式组合,謏言謏说意思是: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传闻不实的话语。常用来描述谣言或不负责任的传言。 警示人们要谨慎对待传闻,不轻信谣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