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绝吟 kǒu bù jué yín

abcd式
拼音kǒu bù jué yín
注音ㄎㄡˇㄅㄨˋㄐㄩㄝˊㄧㄣˊ
繁体口不絶唫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口不绝吟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不停地吟咏或朗诵,表达对诗词或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沉醉。
出处

1.

《旧唐书·韩愈传》:“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2.

出自《晋书·左思传》,原句为'口不绝吟',描述左思对自己作品的喜爱。
寓意
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沉醉,强调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列子

1.

他爱上了唐诗,常常口不绝吟地背诵李白的诗句。

2.

在书房里,爷爷口不绝吟地朗诵着自己喜欢的古诗。

3.

小明对诗歌的热爱让他在课堂上口不绝吟地分享自己的作品。

4.

周末的诗社活动中,大家口不绝吟地交流各自的创作心得。

5.

她对古典文学的痴迷,让她在家中口不绝吟地阅读《红楼梦》。

口不绝吟的翻译
德语
nie mit dem Rezitieren aufhören
日语
絶えず吟じる
法语
ne jamais cesser de réciter
英语
never stop reciting
口不绝吟的字意分解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ué
1:(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同本义。
3:引申为断,断绝。
4:割断;切断。
5:气息中止;晕死。
6:断根,无后代。
7:横渡;穿越。
8:落。
9:杜绝;摒弃。
10:停止。
11:竭;尽。
12: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13: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14: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15:极,最。
16: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17:罢了,了。
yín
1:(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2:同本义。
3:吟咏;诵读。
4:鸣,叫。
5:作诗,写诗;推敲字句。

口不绝吟,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ǒu bù jué yín)。abcd式组合,口不绝吟意思是:形容一个人不停地吟咏或朗诵,表达对诗词或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沉醉。 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沉醉,强调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