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耽虎视 dān dān hǔ shì

aabb式
拼音dān dān hǔ shì
注音ㄉㄢㄉㄢㄉㄢㄉㄢㄏㄨˋㄕˋ
繁体耽耽耽耽虎視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耽耽虎视的解释
形容虎视眈眈的样子,常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对某目标虎视眈眈,蓄势待发。
出处

1.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欲之。曰:“唯是,钟耳!若何?”士贞子曰:“君欲之,旦请致之。”乃归,谋于叔向,曰:“晋侯欲钟,旦将致之,盍曰:‘吾子无以晋侯为不耽耽乎?’”'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威胁,保持警觉。
列子

1.

小猫在鸟笼旁耽耽虎视,准备随时扑向小鸟。

2.

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耽耽虎视,等待发令枪响。

3.

小狗看到主人拿出骨头,立刻耽耽虎视,准备抢夺。

4.

孩子们在糖果店前耽耽虎视,眼睛盯着橱窗里的各种美味。

5.

在森林中,猎豹对着一群羚羊耽耽虎视,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

耽耽虎视的翻译
德语
aufmerksam beobachten
日语
じっと見つめる
法语
observer attentivement
英语
watch intently
耽耽虎视的字意分解
dān
1:(形声。从耳,冘(yín)声。本义: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义。
2:沉溺。
3:承受;担负。
4:嗜;喜好。
dān
1:(形声。从耳,冘(yín)声。本义: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义。
2:沉溺。
3:承受;担负。
4:嗜;喜好。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shì
1:(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同本义。
3:考察,察看,审察。
4:治理,处理。
5:看待。
6:向…表示。
7:比照。
8:效法。
9:接纳。
10:眼;眼力;视线。
11: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耽耽虎视,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ān dān hǔ shì)。aabb式组合,耽耽虎视意思是:形容虎视眈眈的样子,常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对某目标虎视眈眈,蓄势待发。 提醒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威胁,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