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不活的解释
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缺乏活力和生机。
出处
1.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八:“箕子虽不死,然便死却又到了,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这会子不死不活的,弄得人怪怕的。”寓意
提醒人们要保持活力和生机,避免陷入停滞和消极的状态。
列子
1.
这家店生意不死不活的,顾客寥寥无几。2.
他生病后,整个人看起来不死不活的,令人担心。3.
这部电影情节不死不活,观众看得昏昏欲睡。4.
这棵树被虫子蛀了,看起来不死不活的。5.
公司业绩不死不活,老板愁眉不展。6.
你买东西忙什么呢?先来给我送个信儿多好,叫人家盼望的~的干么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三回不死不活的翻译
德语
halb tot, halb lebendig
日语
半死半生
法语
à moitié mort, à moitié vivant
英语
half-dead, half-alive
不死不活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ǐ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huó
1:(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2:生存。与“死”相对。
3:救活。

不死不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sǐ bù huó)。abab式组合,不死不活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缺乏活力和生机。 提醒人们要保持活力和生机,避免陷入停滞和消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