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的解释
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仅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或能力。
出处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句是“勿以貌取人,观其志也”。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仅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要深入了解其内在品质和能力。
列子
1.
他虽然长得其貌不扬,但工作能力很强,真的是人不可貌相。2.
这位老师看起来很严厉,但其实对学生非常关心,人不可貌相啊。3.
小王外表看起来很普通,没想到他唱歌那么好,人不可貌相。4.
这位大厨长得胖乎乎的,没想到做出来的菜那么精致,人不可貌相。5.
这位老人看起来很普通,但他的经历非常丰富,人不可貌相。6.
银匠是小辈,眼孔极浅,见了许多银子,别是一番面目,想到:~,海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人不可貌相的翻译
德语
Man soll das Buch nicht nach dem Umschlag beurteilen.
日语
人は見かけによらない
法语
On ne juge pas un livre à sa couverture.
英语
You ca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人不可貌相的字意分解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ě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kè
mào
1:(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3:外表的形象,外观。
4:神态,面部神情。
5:细微的丝。
6:表面上。

人不可貌相,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rén bù kě mào xiàng)。abcd式组合,人不可貌相意思是: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仅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或能力。 提醒人们不要仅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要深入了解其内在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