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颜汗下 nǎn yán hàn xià

abcd式
拼音nǎn yán hàn xià
注音ㄋㄢˇㄧㄢˊㄏㄢˊㄒㄧㄚˋ
繁体赧顔汗下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赧颜汗下的解释
形容因为羞愧、惭愧而脸红出汗的样子,常用于表达极度难为情或羞耻的情形。
出处

1.

明·明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过之情,令人赧颜汗下。”

2.

出自《汉书·霍光传》,原文为“光赧颜汗下,不敢复言”,形容霍光因羞愧而脸红出汗。
寓意
强调因过失或错误而产生的羞愧感,提醒人们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列子

1.

犯了错误后,他赧颜汗下,低头不敢看任何人。

2.

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因为失误而赧颜汗下。

3.

听到自己被批评,他赧颜汗下地承认了错误。

4.

因为撒谎被揭穿,他赧颜汗下地向大家道歉。

5.

当着众人的面被指责,他赧颜汗下地离开了现场。

6.

一见到她的到来,他不觉就~

赧颜汗下的翻译
德语
vor Scham erröten
日语
恥ずかしさで顔を赤らめる
法语
rougir de honte
英语
blush with shame
赧颜汗下的字意分解
nǎn
1:(形声。从赤,(fú)声。脸红,故从赤。本义:因惭愧而脸红)。
2:同本义。
3:忧惧。
yán
1:(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2:印堂,两眉之间。
3:额头。
4:面容,脸色。
5:姓。
hán
1: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hàn
1:(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2: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3: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4:出汗;使出汗。
xià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7:地表之下。
8:里面。
9: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10:指时间、处所、范围。
11:位在下的人。
12:下来。
13:落下;降下。
14:弯屈。
15:卸下。
16:发表、宣告。
17:去;到。
18:做饭。
19: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0:又如:连下数城。
21:歇宿;收留。
22: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3:投降。
24: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5:居人之下;谦让。
26: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27:安扎。
28:拍。
29:身分、地位低。
30:次序或时间在后。

赧颜汗下,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nǎn yán hàn xià)。abcd式组合,赧颜汗下意思是:形容因为羞愧、惭愧而脸红出汗的样子,常用于表达极度难为情或羞耻的情形。 强调因过失或错误而产生的羞愧感,提醒人们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