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男儿的解释
形容男子汉大丈夫有血性,勇敢豪爽,不畏艰难险阻。
出处
1.
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2.
出自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血性男儿,怎肯受辱?'寓意
强调男子汉的勇敢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列子
1.
面对困难,他始终保持血性男儿的风范,勇敢面对。2.
在比赛中,他展现出血性男儿的气概,赢得了大家的尊重。3.
他不畏艰险,展现了血性男儿的精神,令人敬佩。4.
在紧急关头,他表现得像个血性男儿,救下了很多人。5.
面对不公,他毫不退缩,展现了血性男儿的勇气。血性男儿的翻译
德语
mutiger Mann
日语
血気盛んな男
法语
homme courageux
英语
man of courage
血性男儿的字意分解
xuè
1:(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3:指妇女的月经。
4:悲痛的泪水。
5:血脉。
6:用鲜血涂沾。
7:杀伤,杀害。
8:染,涂。
9: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10:喻红色。
xiě
1:口语读音(多单用)。
xìng
1:(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同本义。
3: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4:(shēng)。生命;生机。
5:性情;脾气。
nán
1:(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2:同本义。
3:引申为儿子。
4:又。
5:又。
6:又指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7: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血性男儿,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uè xìng nán ér)。abac式组合,血性男儿意思是:形容男子汉大丈夫有血性,勇敢豪爽,不畏艰难险阻。 强调男子汉的勇敢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