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待时 kè bù dài shí

abcd式
拼音kè bù dài shí
注音ㄎㄜˋㄅㄨˋㄉㄞˋㄕˊ
繁体刻不待時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刻不待时的解释
形容形势紧迫,时间非常宝贵,必须抓紧时间,不能有丝毫耽误。
出处

1.

《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

2.

出自《论语·子罕》中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后人引申为刻不容缓的意思。
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时机,及时行动。
列子

1.

火灾发生后,消防员们刻不待时地赶到现场救援。

2.

比赛即将开始,运动员们刻不待时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3.

听到妈妈生病的消息,小明刻不待时地赶回家照顾她。

4.

看到天气预报说要下大雨,农民们刻不待时地收割庄稼。

5.

发现煤气泄漏,家人刻不待时地打开窗户通风。

刻不待时的翻译
德语
keine Zeit zu verlieren
日语
一刻の猶予もない
法语
pas une minute à perdre
英语
not a moment to lose
刻不待时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2:同本义。
3:又。
4: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
5:绘画;修饰。
6:限定。
7:伤害。
8:铭记。
9:时间单位,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10:刻薄;苛刻。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ài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7:防备。
8:依靠。
9:容,让。
10:要是,如果。
dāi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shí
1:(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同本义。
3: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4:时间;时候。
5:时尚,时俗。
6:时运;命运。
7:时机;机会。
8:岁月,光阴。
9:指时势或时局。
10:代,朝。
11:气候。
12:合时宜的,适时的。
13:当时的。
14:善,好。
15:相当于“常常”、“经常”。
16:相当于“有时”、“偶尔”。
17:按时,到时候。
18:当时,这时,那时。
19: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20:适时;合于时宜。
21:伺候;等待。
22:处,处于。
23:承,承受。
24:姓。

刻不待时,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è bù dài shí)。abcd式组合,刻不待时意思是:形容形势紧迫,时间非常宝贵,必须抓紧时间,不能有丝毫耽误。 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时机,及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