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伏虎的解释
比喻降伏凶恶,制服强暴,表现出勇猛无畏的精神。
出处
1.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2.
出自佛教用语,原指佛祖释迦牟尼降伏恶龙与猛虎,象征佛法的力量。寓意
象征勇气和力量,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勇敢无畏。
列子
1.
面对险境,他总是能降龙伏虎,化险为夷。2.
在比赛中,他以降龙伏虎的姿态,勇夺冠军。3.
小明在游戏中总是以降龙伏虎的勇气,战胜所有对手。4.
面对困难,团队成员们表现出降龙伏虎的决心,共同克服难关。5.
在野外生存训练中,他凭借降龙伏虎的本领,成功找到出路。6.
~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降龙伏虎的翻译
德语
den Drachen bezwingen und den Tiger zähmen
日语
降龍伏虎
法语
soumettre le dragon et dompter le tigre
英语
subdue the dragon and tame the tiger
降龙伏虎的字意分解
jiàng
1:(会意)。
2:同本义,与“陟”相对。
3:贬抑;降低。
4:下落,落下。从高往低掉。
5:诞生;降生。
6:赐给;给予。
xiáng
1:投降。
2:降服,使驯服。
3:欢悦,快乐。
4:详细。
lóng
1:(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3: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4: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5:喻骏马。
6:姓。
fú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
7:从事。
8:保持。
9: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10: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11:居处。
hǔ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hù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降龙伏虎,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áng lóng fú hǔ)。abac式组合,降龙伏虎意思是:比喻降伏凶恶,制服强暴,表现出勇猛无畏的精神。 象征勇气和力量,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勇敢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