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关己的解释
指事情与自己无关,不予关心或不愿参与。
出处
1.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2.
出自《史记·魏世家》,原句为“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寓意
提醒人们要关注他人的困难,强调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列子
1.
小王看到邻居家吵架,觉得事不关己,便继续看自己的书。2.
同事之间有矛盾,小李觉得事不关己,选择不参与其中。3.
朋友之间有纠纷,小张觉得事不关己,不愿出面调解。4.
公园里有人在争吵,小刘觉得事不关己,继续散步。5.
社区活动需要志愿者,小赵觉得事不关己,没有报名。6.
~,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的翻译
德语
das geht mich nichts an
日语
他人事
法语
ça ne me regarde pas
英语
none of my business
事不关己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uān
1:(形声。从门,丱(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2:门闩。闩门的横木。
3:关口,隘门。
4: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5:人体的重要孔窍或肢体。
6:征收关税的机构、组织或程序。
7: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互相质询。
8:合拢,闭门。
9:贯通,贯穿。
10:牵连,涉及。
11:支领,领取。
12:引弓。
j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2:天干的第六位。
3:借作“给”。

事不关己,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ù guān jǐ)。abcd式组合,事不关己意思是:指事情与自己无关,不予关心或不愿参与。 提醒人们要关注他人的困难,强调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