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不复振 bó bù fù zhèn

abac式
拼音bó bù fù zhèn
注音ㄅㄛˊㄅㄨˋㄈㄨˋㄓㄣˋ
繁体踣不復振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踣不复振的解释
形容倒下后再也无法振作起来,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彻底失败或衰败的状态。
出处

1.

汉·刘向《说苑·谈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2.

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人或以广队,晋师踣而不复振。'
寓意
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次失误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
列子

1.

公司经营不善,最终踣而不复振,宣告破产。

2.

他的事业因为一次失误踣而不复振,再也无法回到巅峰。

3.

那支球队在关键比赛中失利后,踣而不复振,失去了夺冠的机会。

4.

这个古老的家族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后,踣而不复振,逐渐没落。

5.

他的健康状况因为长期不注意而踣而不复振,无法恢复。

踣不复振的翻译
德语
fallen und nie wieder aufstehen
日语
倒れて再び立ち上がれない
法语
tomber et ne jamais se relever
英语
fall and never rise again
踣不复振的字意分解
1:向前仆倒。
2:泛指跌倒,摔倒。
3:陈尸。
4:颠覆;灭亡,败亡。
5:倒毙。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恢复。
4:回归,还原。
5:回答。
6:报复。
7:免除。
8:覆盖。引申为庇护。
9:又,再。中断再开始。
10: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11:重复;繁复。
12:夹层。
13:重叠。
zhèn
1:(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2:同本义。
3:挽救;救治。
4:抖动;摇动。
5:举起;挥动。
6:震憾;震惊。
7:又。
8:整治,整顿 [reorganize]。
9:振作;奋起。
10:消除。
11:发出;生长。
12:姓。

踣不复振,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ó bù fù zhèn)。abac式组合,踣不复振意思是:形容倒下后再也无法振作起来,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彻底失败或衰败的状态。 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次失误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