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应之才的解释
形容某人具有四种应变才能,通常指一个人在多方面都具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和才干。
出处
1.
《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响不肆应,而影不一没呼叫仿佛,默然自得。”2.
出自《汉书·艺文志》,原文为“凡兵书,四种应之才”。寓意
强调一个人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和才干,鼓励全面发展。
列子
1.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四应之才,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2.
她的四应之才在比赛中大放异彩,赢得了大家的赞赏。3.
他的四应之才不仅体现在学术上,还体现在艺术和体育方面。4.
团队中他的四应之才让大家感到非常放心,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5.
在家庭聚会上,他的四应之才让大家都感到惊叹,不论是做饭还是娱乐节目都样样精通。6.
为牧令者,即有~,亦难治理。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二十四肆应之才的翻译
德语
Vielseitigkeit in vier Bereichen
日语
四つの応変の才能
法语
polyvalence dans quatre domaines
英语
versatility in four aspects
肆应之才的字意分解
sì
1:(形声。从长,聿(yù)声。本义:摆设;陈列)。
2:同本义。
3:古时处死刑后陈尸示众。
4:进献解体牺牲。
5:侵犯;冲突 以毒刺螫人);肆诈(肆行诈骗);肆剽(大肆劫掠);肆暴(滥施暴力,行凶)。
6:恣纵,放肆。
7:宣扬;扩展。
8:延伸,扩张 。
9:极力,勤苦。
10:店铺(上古时代表示商店)。
11:手工业作坊。
12:古代编悬乐器的单位,悬钟十六为肆。
13:“四”的大写,用于支票等上,以避免错误或更改。
14:长;常。
yīng
1:应当,应该。
2:答应,允许。
3:所有;全部。
4: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yìng
1:应和,响应。
2:受;接受。
3:符合;适应;顺应。
4:应付;对付。
5:感应;应验。
6:对敌方回击、迎击。
7:许配。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c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7:材资;本能。
8:刚刚。
9: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10: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11:强调确定语气。
12:姓。

肆应之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ì yīng zhī cái)。abac式组合,肆应之才意思是:形容某人具有四种应变才能,通常指一个人在多方面都具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和才干。 强调一个人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和才干,鼓励全面发展。